
輝達(NVIDIA)獲准恢復對中國銷售其H20人工智慧(AI)晶片後,超微(AMD)也緊跟腳步,宣布MI308系列晶片出口許可已進入美國審查程序,代表這兩款原本於今年4月遭美方限制的高階AI晶片有望「解封」。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(16)日也針對相關影響發表看法。
陸行之在臉書發文指出,輝達今年第一季因H20晶片受限出口,認列約45.38億美元庫存減損,並導致營收減少約25億美元,第二季營收再減少近80億美元,兩季合計流失營收約105億美元。
他推估,若以H20營業利潤率低於公司平均的60%來計算,該筆營收理應可貢獻至少45億美元獲利,若加計未來庫存減損的回沖效益,第二、三季合計有機會挹注約90.38億美元獲利,對每股盈餘(EPS)貢獻約0.37美元。
以輝達目前市場給予的本益比約40倍計算,這項利多可能推升股價約15美元。然而,陸行之也指出,這項消息在正式宣布前已多次流出,內線消息疑似提前傳播,導致股價在公告前幾日已先行上漲8~10美元,已反映大部分短期利多。
至於超微方面,該公司先前也公告,將在2025年第二季認列約8億美元的額外製造成本,主要來自庫存損失與採購承諾等。陸行之以約40%毛利率與5%營業利潤率推估,超微受出口限制影響,營收可能少算13億~14億美元,對應獲利約減少6,500萬至7,000萬美元。若解禁後庫存得以回沖,未來兩季有望認列總計約8.65億~8.70億美元獲利,推升EPS約0.53~0.54美元。
由於超微市場本益比普遍在50倍以上,此利多對股價貢獻可超過25美元,也難怪近期股價反彈幅度相對更強。
陸行之補充,除了輝達與超微之外,過去受H20與MI308出口禁令波及的伺服器產業鏈公司,也可能因訂單回溫而同步受惠。不過他也直言,中國正加速推動AI GPU與ASIC的國產化,未來對這類低階AI晶片的需求是否能延續數季,仍有待觀察。
他強調,自己作為超微的小股東,並不會因MI308短期解禁就貿然加碼,真正影響企業中長期競爭力的,仍是軟體平台ROCm的發展進度,以及下一代產品MI350與MI400是否有機會挑戰輝達的領先地位。
※免責聲明:文中所提之個股、基金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投資建議,投資人應獨立判斷,審慎評估風險,自負盈虧。
文章來源:陸行之臉書